当前位置:主页团体标准

T/CNFPIA 3011-2020 妥尔油沥青

T/CNFPIA 3011-2020 妥尔油沥青

T/CNFPIA 3011-2020

团体标准 推荐性 现行
收藏 报错

标准详情

  • 标准名称:妥尔油沥青
  • 标准号:T/CNFPIA 3011-2020
  • 发布日期:2020-12-18
  • 实施日期:2020-12-18
  • 中国标准号:CCSB72/C261
  • 国际标准号:65.050
  • 团体名称:中国林产工业协会
  • 标准分类:基础化学原料制造

内容简介

本文件规定了妥尔油沥青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取样、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运输与贮存及安全
本文件适用于由妥尔油蒸馏制得的妥尔油沥青产品,以及该妥尔油沥青经过提取植物甾醇(木甾醇)之后制得的脱甾妥尔油沥青产品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妥尔油talloil以松木为原料,采用碱法(硫酸盐法)制木浆时副产的一种具有不良气味的黄黑色粘稠液体,主要成分为树脂酸和脂肪酸,又称塔尔油、浮油、塔罗油等。3.2妥尔油沥青talloilpitch妥尓油经蒸馏提取脂肪酸和树脂酸后所得的产品,主要成分为低沸点醇、醚类化合物、甾醇(甾醇酯)、脂肪酸和少量树脂酸等,又称妥尔油树脂、塔尔油沥青、浮油沥青、塔罗油沥青等。3.3脱甾妥尔油沥青desteroltalloilpitch妥尔油沥青提取植物甾醇(木甾醇)后得到的产品。T/CNFPIA3011—202024技术要求产品技术指标应符合表1的要求。表1技术指标项目妥尔油沥青脱甾妥尔油沥青外观黑褐色膏状物或固体,无明水酸值/(mg/g)30.0~95.0黏度/mPa·s(90℃)≤1000—黏度/mPa·s(130℃)≤—600甾醇含量(GC法)/%≥10.0—5取样5.1批次划分当原辅材料和生产工艺不发生改变时,生产当日0时至24时收集的产品为一个批次,或者放置在同一个储罐中的产品为一个批次;当原辅材料和生产工艺变化时,当日内采用相同原辅材料和生产工艺收集的产品为一个批次;采用槽罐包装和运输时,同一个槽罐内的产品为一个批次。5.2抽样数量同一企业同一批次产品为一组,按表2规定的数量对包装完好的产品进行随机抽检。槽罐包装产品每个槽罐都应抽样。不同企业不同批次产品应分别抽样。表2妥尔油沥青取样抽检数每组产品包装数抽检的最少包装数≤50251~1504151~5009501~1000251001~2000402001~500060>50001005.3取样规则用于产品检验的试样应遵照以下取样规则。a)按同样方法取同等质量试样两份,一份用于检验,另一份装入密封容器中,留样备查。b)试样的取样部位距离包装物各个表面都应大于50mm。每个包装取不少于100g试样。c)同一包装中产品颜色不均匀时,应从颜色最深处进行取样。从所取同一组试样中,选取颜色最深的样品,作为该组产品外观测定用试样。d)按表2规定抽样数,分别等量抽取试样,混合后取约300g,作为除外观外其他指标测定用试样。e)采用槽罐包装和运输时,需在装样的前、中、后期分别取样,每次取样量不少于100g,选取颜色最深者作为该组产品外观测定用试样,其余部分混合后作为其他指标测定用试样。T/CNFPIA3011—202036试验方法6.1试剂要求本章中除另有说明外,所用滴定溶液制剂及制品,均按照GB/T601、GB/T603的规定制备,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试剂,试验用水应符合GB/T6682中三级水规定。6.2仪器设备6.2.1分析天平:灵敏度0.0001g。6.2.2旋转黏度计:配置有3号转子,转速可控制在60转/min,可在130℃下测定。6.2.3加热设备:可加热并保持130℃(±1℃)恒温,与6.2.2旋转黏度计配套使用。6.2.4气相色谱仪:FID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6.2.5气相色谱柱:非极性或弱极性石英毛细管色谱柱,最高使用温度不低于280℃,柱长不小于30m。6.3外观将样品放入透明容器中,采用目视法进行观察。6.4酸值6.4.1氢氧化钾—乙醇标准溶液制备按照GB/T601规定配制并标定0.1mol/L氢氧化钾—乙醇标准溶液,精确到0.0001mol/L。然后加无水乙醇稀释配制成0.05mol/L氢氧化钾—乙醇标准溶液。6.4.2溴百里香酚蓝指示剂制备称取0.5g(精确到0.01g)溴百里香酚蓝,加无水乙醇溶解,并稀释至100mL。6.4.3甲苯—乙醇溶液制备将甲苯与无水乙醇按体积比1∶1配制为混合溶液。6.4.4样品测定称取0.1g待测样品(精确到0.001g)于250mL锥形瓶中,加100mL甲苯—乙醇溶液溶解,加入溴百里香酚蓝指示剂5滴,然后用0.05mol/L氢氧化钾—乙醇溶液滴定至蓝绿色,并保持30s不褪色为止。同时作空白试验。6.4.5结果计算酸值以氢氧化钾(KOH)的质量分数wn计,数值以毫克每克(mg/g)表示,按式(1)计算:0()nVVcMwm??(1)式中:V——样品测定消耗氢氧化钾—乙醇标准溶液的体积数值,单位为毫升(mL);V0——空白测定消耗氢氧化钾—乙醇标准溶液的体积数值,单位为毫升(mL);T/CNFPIA3011—20204c——氢氧化钾—乙醇标准溶液浓度的准确数值,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m——待测样品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M——氢氧化钾的摩尔质量的数值(M=56.11),单位为克每摩尔(g/mol)。两次平行试验允许绝对相差应不大于1.0mg/g,取算术平均值为最终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6.5黏度6.5.1样品测定黏度测定操作过程按照GB/T22235中旋转黏度计法的规定执行,使用转子为3号,转速为60转/min。妥尔油沥青测定时样品温度需保持在90℃,脱甾妥尔油沥青测定时样品温度需保持在130℃。6.5.2结果表示按照所用黏度计结果表示方式读取所测样品黏度值。两次平行试验允许相对误差应不大于5%,取算术平均值为最终结果,保留到整数位。注:所用黏度计型号不同,黏度值会有较明显差异。6.6甾醇含量6.6.1测试原理妥尔油沥青中的甾醇有两种存在形式,一是游离甾醇,二是甾醇酯,在测定含量前需要将甾醇酯转化为甾醇,采用方法为氢氧化钾催化水解。此外,由于甾醇的气相色谱响应性较差,通过与BSTFA[双(三甲基硅烷基)三氟乙酰胺]硅烷化试剂反应,将其转化为甾醇硅烷酯,可以显著提高其响应性。本文件采用内标法计算结果,内标物为5α-胆甾-3β-醇。妥尔油沥青所含甾醇包括β-谷甾醇、β-谷甾烷醇、豆甾醇和菜油甾醇等,本文件所述甾醇含量为以上几种化合物含量之和。6.6.2测试步骤6.6.2.1氢氧化钾—乙醇溶液制备称取6.6g(精确至0.01g)氢氧化钾,溶解于50mL95%乙醇中,混合均匀。6.6.2.2样品制备称取15mg(精确至0.0001g)5α-胆甾-3β-醇、500mg(精确至0.0001g)样品加入反应瓶中,加入2mL氢氧化钾—乙醇溶液,混合均匀后于70℃加热90min,每隔15min摇动混合一次;加入1mL水和4mL正庚烷至上述溶液中,充分混合,静置直至两相完全分离;将庚烷层转移至试管中,水层加4mL庚烷重复萃取两次,收集三次萃取的正庚烷至同一试管中,混合均匀;吸取200μL庚烷层溶液至样品瓶中,在70~80℃下用氮气吹干,加入100μLBSTFA硅烷化试剂和200μL吡啶,混合均匀,盖好试管在60~70℃加热30min,每隔10min摇动混合一次。6.6.2.3样品分析取6.6.2.2制得样品进行气相色谱分析,进样量1μL。代表性妥尔油沥青气相色谱分析条件和典型谱图见附录A。6.6.2.4结果计算T/CNFPIA3011—20205甾醇含量以甾醇在样品中的质量分数ws计,数值以%表示,按式(2)进行计算:100sisississAMcwAM?????(2)式中:As——样品峰面积;Mis——内标物质量,单位为毫克(mg);cis——内标物纯度,单位为百分比(%);Ais——内标物峰面积;Ms——样品质量,单位为毫克(mg)。两次平行试验允许绝对相差应不大于1.0%,取算术平均值为最终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7检验规则7.1检验分类检验分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7.1.1出厂检验妥尔油沥青产品的出厂检验项目为外观、酸值、甾醇含量。脱甾妥尔油沥青产品的出厂检验项目为外观、酸值。产品出厂时应经生产企业质检部门按本文件检验合格,并附合格证。7.1.2型式检验型式检验应包括第4章表1所列的全部项目。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a)当原辅材料及生产工艺发生较大变动时;b)停产恢复生产时;c)出厂检验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d)正常生产时,每半年检验一次。7.2判定样品经检验,如有不合格项,允许自同批产品中加倍抽样,对不合格项进行复检,复检结果若仍不合格,则判该批产品不合格。8包装、标志、运输与贮存8.1包装通常用槽罐包装,密封保存。亦可按照客户要求包装。8.2标志包装上应有明显而牢固的标志,其内容为:产品名称、本文件编号、批号、毛重、净重、规格、厂名、厂址和出厂日期。T/CNFPIA3011—202068.3运输本品不得与有毒、有害或其他有污染的物质混装、混运。应避免碰撞、雨淋、曝晒和污染。8.4贮存本品应贮存在密闭容器内,不得与有毒有害、有异味的物质混贮。在符合本文件规定的运输贮存条件和包装完整、未经开启封口的情况下,产品保质期为24个月。9安全妥尔油沥青闪点246℃,属于可燃性物质。妥尔油沥青不属于《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所列范畴。

起草单位

中国林产工业协会、江苏科鼐生物制品有限公司、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 工业研究所、中国林产工业有限公司、江南大学、怀化市安泰林化有限公司、福建省沙县松川化工有限 公司、江苏中宏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起草人

吴正章、赵振东、王婧、张鹏、李冬梅、何祖群、王兴国、杨泉。

* 特别声明:资源收集自网络或用户上传,仅供个人标准化学习、研究使用。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