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详情
- 标准名称:促进城市发展科技能力指数评价标准
- 标准号:T/CRSUD 002-2021
- 发布日期:2021-09-18
- 实施日期:2021-10-19
- 中国标准号:/S922
- 国际标准号:03.020
- 团体名称: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
- 标准分类:国家行政机构
全国范围内的团体会员城市所辖行政区域以及资源接受本标准的合作机构
促进城市发展科技能力指数评价标准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促进城市发展科技能力指数评价标准。本标准适用于各类城市发展科技能力的测评与服务。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22900-2009科学技术研究项目评价通则GB/T40147-2021《科技评估通则》GB/T40148-2021《科技评估基本术语》。3 术语和定义术语和定义本标准采用GB/T40147-2021《科技评估通则》、GB/T40148-2021《科技评估基本术语》中所确立的术语和定义。4评价标准的目标为加快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开展“促进城市发展科技能力指数评价标准”的开发,通过该评价标准,提升各地方利用科学技术促进城市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加快创新型城市和国家区域创新中心的建设。5评价标准的宗旨“促进城市发展科技能力指数评价标准”旨在量化各城市科技创新促进城市发展程度,揭示各城市发展科技能力的优势与不足,力求为各城市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城市全面发展提供有借鉴意义的样本。6评价标准的设计原则6.1促进城市发展科技能力评价标准的范围和对象设计根据新时期我国区域和城市发展的战略需求,十四五规划的具体要求和重点任务,从科技发展、科技促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研究提出城市科技能力与城市发展水平评价的范围和对象。6.2促进城市发展科技能力评价标准筛选指标设计从科技自身发展和五个建设入手,分别研究自主创新、科技促进经济发展(如传统优势产业的转型升级、高新技术产业、未来产业发展)、科技增强治理能力、科技改善社会民生、科技提升生态环境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设计体现这些重点方面的有效指标和权重分配的流程。6.3评选指标测试和优化围绕促进城市发展科技能力的定位,结合城市和区域发展理论,形成针对性的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根据设计的指标体系,收集相关材料开展评选测试,测试数据的可获得性、评选结果是否具有科学性,导向作用是否明显,并进一步优化指标体系。6.4促进城市发展科技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候选城市筛选和说明按照指标体系开展城市(地级市及以上)评价标准系统候选城市筛选,对筛选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并排名。促进城市发展科技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举办各层面座谈、交流、研讨等相关工作开发和制定的社团应用标准。凝聚了业内专家的集体智慧,具有前瞻性、科学性、指导性、应用性,是国内唯一的以科技创新发展引领城市建设,人民安居乐业的综合指标。7评价标准的构成:(四维设计,32个指标组成)7.1促进科技发展维(指标)一级指标:促进科技发展维度:科技平台科技投入科技产出二级指标中央级普通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数(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双创示范基地数(个)每万名从业人口中科学技术人员占比(%)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科学技术支出占公共财政收入比重(%)发明专利申请授权数集同族专利数量(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个)指标属性:正向7.2科技促进经济维(指标)一级指标:科技促进经济维度:企业成长经济效益二级指标中国500强企业数(个)科创板、中小板、创业板上市企业数(个)独角兽、潜在独角兽、瞪羚企业数(个)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万元)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高技术产品出口额(万元)高新技术企业营业收入与规上工业企业主管业务收入之比(%)指标属性:正向7.3科技促进城市治理维(指标)一级指标:科技促进城市治理维度城市安全政务服务城市交通信息网络二级指标网络安全综合指数每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数(个)政务服务在线办理事项数(个)政务服务百度指数每万人城市公共汽电车运营车辆数(辆)城市开通高铁数量(次)航空运力吞吐量(人)地区是否为5G试点城市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占总人口比例(%)电信业务量(万元)指标属性:正向7.4科技保障民生维(指标)一级指标:科技保障民生维度人口健康公共设施生态宜居二级指标常住人口增长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元)区域内医疗机构提供智慧服务3级达标比例(%)每万人拥有的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数量(个)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指标属性:正向8评价标准的测算采用综合指标评估法8.1数据标准化:用Z-score对所有指标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8.2数据归一化:利用min-max归一化,使被评估城市各项二级指标评分映射在[0,1]区间;8.3综合得分:将所有二级指标的[0,1]标准化值归并到相应维度,测算各一级及综合指标得分;8.4城市排序:根据地级及以上城市促进城市发展科技能力指数以及各一级指标的综合得分进行排名。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全球城市智慧工程技术研究北京中心、中关村智慧城市产业与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关村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创新联盟、中关村工信二维码技术研究院、中安网脉(北京)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亚洲互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北大软件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中关村科学城城市大脑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北控电信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市长安律师事务所等单位。
张平、旷建伟、袁树立、贺可嘉、周纳、刘峰、杨跃承、刘正山、刘雳宇、孙基男、刘歆、李超、王克照、郑大春、张超、张义、马亚中、王静宇、潘克峰、宋涛、董曙光。
* 特别声明:资源收集自网络或用户上传,仅供个人标准化学习、研究使用。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